1、矿石的矿物组成
试验用矿样为原生硫化物矿石,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、方铅矿、黄铜矿、黝铜矿、黄铁矿、磁铁矿及褐铁矿等,镜下未见银的独立矿物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、绿泥石、透闪石、方解石、重晶石及绢云母等。
矿石中矿物组成及目估含量见表1。
矿物组成及含量表 表1
矿物名称 |
含量(%) |
矿物名称 |
含量(%) |
闪锌矿 |
20 |
石英 |
40 |
方铅矿 |
8~9 |
绿泥石 |
10 |
黄铜矿 |
1 |
透闪石 |
8 |
黝铜矿 |
少 |
方解石 |
少 |
磁铁矿 |
少 |
重晶石 |
少 |
黄铁矿 |
12 |
绢云母 |
少 |
褐铁矿 |
少 |
|
|
2、矿石的结构构造
(1)、矿石构造
①、他形不等粒浸染状构造:闪锌矿、方铅矿、黄铜矿、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呈他形不等粒状浸染分布(照片1, 13, 15, 19)。
②、脉状、网脉状构造:闪锌矿、方铅矿等呈脉状或网脉状嵌布于脉石中(照片2,3,11);黄铜矿呈脉状充填于黄铁矿裂隙中(照片17)。
③、镶边结构:方铅矿呈镶边状分布于闪锌矿边部及其周边(照片10,11,12)。
④、条带浸染状构造:黄铁矿呈条带浸染状分布于闪锌矿中(照片8)。
(2)、矿石结构
①、他形结构:闪锌矿、方铅矿、黄铜矿等呈他行形晶粒状嵌布于脉石内(照片1,4)。
②、自形、半自形晶结构:黄铁矿常呈自形、半自形晶嵌布于脉石内(照片20)。
③、乳浊状结构:黄铜矿及黄铁矿呈乳浊状分布于闪锌矿中(照片5,15)。
④、交叉结构:黄铜矿、方铅矿呈交叉状分布于闪锌矿内(照片6)。
⑤、残晶结构:黄铁矿被方铅矿交代呈残晶状分布于方铅矿内(照片14)。
⑥、镶嵌结构:黄矿铁矿、方铅矿、闪锌矿紧密连生呈镶嵌状(照片7)。
⑦、残余结构:闪锌矿被方铅矿或黄铁矿交代,其残余体留在方铅矿或黄铁矿内(照片9, 16)。[next]
3、有用矿物的的嵌布特征和嵌镶关系
(1)、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 有用矿物主要为不等粒较均匀或不均匀嵌布,其次为细粒脉状或网脉嵌布。
①、不等粒较均匀或不均匀嵌布北宽坪镇多金属矿石中,有用矿物的粒度范围较宽,有小于0.01毫米的微粒级,亦有1-2毫米的中粒级,以0.02-0. 1毫米的细粒级居多。
②、细粒脉状或网脉状嵌布
闪锌矿、方铅矿等以细脉状或网脉状嵌布于脉石中,有用矿物粒度一般在0.02-0.04毫米间。此嵌布类型在矿石中所占比例较少。
(2)、有用矿物的嵌镶关系
有用矿物的嵌镶关系有四种类型:
①、毗连嵌镶:多为不等粒半规则-不规则毗连嵌镶。其中有两种矿物毗连嵌镶,如闪锌矿与方铅矿(照片11. 12),方铅矿与黄铁矿(照片14);亦有三种矿物毗连镶嵌,如闪锌矿与黄铜矿、黄铁矿毗连镶嵌(照片15),闪锌矿与黄铁矿、方铅矿毗连(照片20)等。
不规则的连生两矿物间多为复杂的孤岛港湾状界面,磨矿过程中不容易完全解离。
②、包裹嵌镶XXX多金属矿石中有用矿物之间的包裹情况十分复杂,也十分普遍。其中闪锌矿的包裹物最为常见,占全部闪锌矿的80%以上,即80%以上的闪锌矿内都含有包裹体,被包裹的矿物有黄铜矿、方铅矿、黄铁矿等。这些被包裹的矿物多半颗粒较细,其中黄铜矿的粒度最细,多在0.001-0.02毫米之间,呈乳浊状嵌镶于闪锌矿内,方铅矿、黄铁矿的粒度范围较宽,在0.001-0.05毫米之间,而黄铁矿可达0. 1毫米。由于微细粒及细粒包裹物的大量存在,使得闪锌矿难以解离成单体矿物,给有用矿物分选造成困难。
③、脉状或网脉状嵌镶主要是黄铜矿、方铅矿充填于黄铁矿裂隙内,呈细脉状嵌镶关系;方铅矿嵌布于闪锌矿内呈网脉状嵌布关系,以脉状或网脉状嵌镶的黄铜矿、方铅矿粒度较细,一般在0.002-0.04毫米之间,解离这部分有用矿物,必需细磨矿石。
④、以单矿物颗粒嵌镶于脉石内矿石中各有用矿物如闪锌矿、方铅矿、黄铜矿等均有一部分以单矿物形式嵌布于脉石中。这些矿物多呈分散浸染状存在,其颗粒粗细不一,从0.001到0.05毫米均有出现。但多数属微细粒,与脉石之间的关系多为复杂的孤岛、港湾状,解离这部分矿物仍需细磨。
4、岩矿鉴定小结
(1)、商洛某地铜铅锌多金属矿为原生硫化矿石,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并有少量黝铜矿;含铅矿物主要为方铅矿;含锌矿物主要为闪锌矿;还有一定数量的黄铁矿,故矿石中硫化物成份复杂。
(2)、矿石中有用矿物嵌布关系复杂,相互之间包裹现象比比皆是。较粗颗粒的闪锌矿内,普遍包有细粒一微细粒黄铜矿、黄铁矿、方铅矿等矿物,致使闪锌矿单体解离很困难。
(3)、各有用矿物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宽,以微细粒-细粒为主。(图暂略)
免责声明: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为了传递信息,我们转载部分内容,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